為什么中國市場經濟還需要馬克思主義

 

內容摘要:現實生活中的市場經濟是一個复雜的致富-制衡机制的矛盾運動過程。西方經濟學解釋了致富的根本机制,馬克思主義為制衡力量提供了依据和綱領。為了我國的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和經濟制度的完善規范化,中國市場經濟還需要馬克思主義。

  

    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不少知識分子積極探討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的應用(例如茅于軾先生),或分析馬克思經濟學中的弊漏(例如黃佶先生)。這些學者的研討結合中國社會現狀,鞭韃時弊,忠耿直言,每每讀起來令人拍案叫絕,大感痛快。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在改革開放、建立市場經濟的今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否完全過時了,應全面被西方經濟學來代替?筆者認為這种觀念過于簡單化。鑒于改革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國市場經濟還需要馬克思主義

    首先,應該承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學意義十分有限。實踐和理論都證明它不能有效地解釋和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眾多經濟問題。這不僅是由于一百多年來的發展使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過時。更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其一些關鍵的經濟學邏輯就是荒謬,錯誤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最致命的弱點之一,是將人類創造財富和基于私有制上的商品生產經濟割裂開來,而臆想沒有基于私有制上的商品生產經濟制度,人類社會照樣能大規模地創造財富。這是他預見資本主義制度終將隨歷史而消失的根本原因。創造財富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根本特性之一。而創造財富的最有效益的途徑,是商品生產經濟。而最有效益的商品生產經濟,是基于私有制上的商品生產經濟。和其他經濟制度相比,基于私有制上的商品生產經濟為那些創造財富的企業和個人提供最优异的報酬,因而鼓勵更多的財富創造。大工業經濟的生產技術本身就是商品生產經濟的產物。大工業生產技術作為商品,為那些發現它們价值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了优异的報酬,其他企業和個人爭相仿效、竟爭,導致大工業技術的普遍應用和大工業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只要人類不停止創造財富,基于私有制上的商品生產經濟就會顯示其优于其他制度的特性而長久不衰。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另一個致命的弱點,是認為只有產業部門中的體力勞動參加財富的創造,其他部門和其他勞動(腦力、管理等勞動,承擔風險,金融、服務、娛樂、教育、科研等部門)不參加財富的創造。這是他的剩余价值學說以及剝削概念的基礎。依据這种理論,產業部門中的體力勞動者創造出財富,其他社會成員雖沒有創造財富卻參与財富的分配。這就否認了一些勞動者(企業家、資本家)獲得勞動報酬的合理性,并將其他一些勞動者(知識分子、科研人員、服務業和金融業就業人員,以及企業、行政管理人員)視為資本家階級的附庸階層而參与剩余价值的瓜分。除此以外,他的勞動价值論以產業部門中體力勞動的勞動量總和來計量所創造財富的總价值,并以此為主解釋价格現象。由于排除其他勞動、其他部門參与財富的創造,以產業部門中的體力勞動量總和計量所創造財富的總价值就嚴重有誤,并且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誤差就越大。以這种价值觀解釋价格、特別是制訂价格,就嚴重地忽視了价格反映供求關系的根本特點,不能認識到价格在稀缺資源分配中的關鍵作用。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意義,在于它的政治价值。這是一套為弱勢集團搖旗吶喊,并提供政治論据和行動綱領的理論。任何人類社會都划分成具有不同經濟地位的政治、經濟集團。在刮分經濟利益的斗爭中,不同的集團都有自己的政治、經濟理論來動員本集團中的成員,并指導、組織其具體的斗爭行動。十九世紀中、末期,大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尚未規范化,沒有當代凱恩斯經濟式的政府在資本和勞工之間的協調、緩沖作用,給工人、平民帶來極大經濟不平等和不安全,使這些弱勢集團處于極為悲慘的狀況。任何一個對弱者稍有同情的人都會不自禁地為弱者伸張正義。就象任何一個稍有正義感的人見到一個家長虐待幼稚儿童使其慘痛啼哭時,都情不自禁地想有所幫助那個幼稚儿童。馬克思就是這么一位對弱勢集團的悲慘狀況極為鳴不憤的人。他一方面看到大工業資本主義所創造的巨大財富。另一方面,他看到在大工業資本主義社會里日夜勤奮勞動,卻手無分文的工人、平民。一個很自然的問題就是,為什么這些人干了半天,卻還什么也沒有。這就象毛澤東不明白,為什么農民种了一輩子地,卻還吃不飽飯一樣。馬克思從對大工業資本主義下工人貧困問題的研究中,得出了私有制是万惡之源的結論。他提出了一個近乎理想的解決方案:一方面利用大工業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這就是社會主義。一旦這种制度在全世界實行,那就是共產主義。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謬誤,使得所有以其作為立國之本的國家都付出了沉重代价。蘇聯、東歐社會主義經濟掙扎几十年,雖然談不上貧窮,但每年創造的財富還不如投入的資源,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緩慢甚至于下降。比起那些蒸蒸日上的西歐近鄰,猶如天上地下,導致國民怨聲載道,爭相叛逃。終于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這個龐大的紙老虎哄然倒地,化為烏有。在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時代,連貧困問題都沒有解決。毛澤東的對策,是把干部和知識分子送到工厂、農村去體諒體力勞動者的積苦。其理由是,如果干部和知識分子們了解勞動者的積苦,他們就會處處為勞動者著想,勞動者就不會那么苦。這樣做沒有從制度上解決財富的創造問題,中國還是窮。所以他死了以后,才有了改革。古巴和越南的社會主義開始是依靠社會主義大國扶殖。一旦外援指望不上了就也被逼上了改革的不歸路。到了柬埔寨波爾布特的社會主義時代,他把全國都變成一個大公社,并且把干部和知識分子都殺了。這樣作的效果最差。目前柬埔寨還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

    這些經濟失敗的實例并沒有令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政治价值貶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其突出的特點,是采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這种方法將對某一社會集團的分析放在這一社會集團与其他社會集團的相互社會關系中。從各個利益集團的對立、沖突、矛盾中,來考查某一特定集團的狀況并尋找其成因。根据這种分析方法,一個自然的結論就是,弱勢集團的悲慘狀況,是即定社會關系的產物;是由于強勢集團的政治、經濟強勢,以及其勢圖維護這种強勢的政治工具和政策所造成。改變弱勢集團不利地位的根本途徑,是徹底改變不同集團間的社會關系。盡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將這种強弱勢的起源,狹隘地歸結為生產資料占有与否及其相關的社會生產地位,各個利益集團的對立、沖突導致其不平等的社會地位,以及消除不平等關系的關鍵在于改變各個利益集團的即成關系這一點,是旗幟鮮明地樹立起來了。這一觀點為那些弱勢集團提供了其不平等地位的根源,和消除不平等關系的政治途徑。所以,一旦問世,就超過其他學說,成為呼喚、招集、組織弱勢集團為自身利益而斗爭的思想武器。上文提到十九世紀中、末期,大工業資本主義使當時的弱勢集團處于極為悲慘的境遇,社會矛盾空前激化。弱勢集團在其与強勢集團沖突的過程中深感對自身處境的由來和前景有徹底了解的必要。在這种形勢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問世,是自然而然的。這种理論是當時弱勢集團政治斗爭的需要,即使沒有馬克思,也終究會有牛克思、騾克思來滿足這种需要。

    歷史上用馬克思主義作為与強權斗爭的指導理論的,無一不是在世界經濟中處于劣勢的集團和國家,十九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工人階級,二十世紀初的俄國,二十世紀中的中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古巴,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越南。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些非洲國家和許多拉丁美洲國家也采用了与馬克思主義有密切關系的激進政策和理論。即使是在發達國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代表弱勢集團利益的學術思潮,其影響也与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現實密切相關。例如,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美國經濟滯漲,傳統凱恩斯經濟手段失靈,保守經濟學起而代之,成為執政党主流經濟理論。同時,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密切相關的激進經濟學在學術界抬頭,吸引了不少中、輕年經濟學家,探索新經濟形勢對弱勢集團的不良影響,和以新經濟體系代替資本主義的途徑。隨著美國和世界經濟在供給學派政策的引導下繁榮發展,以經濟階級不平等為分析基礎的激進經濟學逐漸失去了市場。但基于种族、民族、性別、性行為偏好不平等為分析基礎的經濟學逐漸發展。這种思潮在西方統稱為后現代后結构主義流派。后現代后結构主義流派的出現,反映了學術界對弱勢、被壓迫群體不平等的狀況關切,已經從經濟上的壓迫和不平等,擴展到基于种族、民族、性別、性行為偏好等方面的壓迫和不平等。

    近代一百多年中國在世界上都是一個窮國、弱國。改革開放至今,已成為所謂小康社會,但大多數人還是很窮。中國經濟不發達,不僅与自己的愚蠢政策有關,也与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密切相關。例如近代西方列強的侵略和不平等條約、貿易;內戰、內亂、農民起義、官兵鎮壓;五、六十年代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六十年代蘇聯撤銷對中國的援助,冷戰時期中國被迫將大量資源用于非經濟的軍事備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耗費人力、物力,等等。可以說,我們今天的落后,部分上是由于其他經濟強國以往對我們的政治、經濟政策所造成。即使改革開放的今天,中國依然面臨眾多困難的國際局面。由于國內市場有限,依賴國際市場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但西方經濟自身困難重重,一方面力圖迫使中國開放更多市場,另一方面極力保護本國市場。為節制向中國的資本流動以保護本國就業,許多西方社會利益集團敦促本國政府迫使中國在勞工、環保、人權、童工等方面与西方國家統一、接軌。參加世界貿易組織雖給中國帶來了机會,但同時也束縛了中國的手腳,使其服從許多體現西方利益的規則。面對中國經濟日益發展,一些西方利益集團懮顧慮其地緣政治的影響,至使恐華、反華潮流抬頭。美國、南韓、日本的政治、軍事同盟,是距中國最近的一個強大軍事集團。美國對台灣的軍事保護承諾,也對中國自身的政治未來投下一道暗影。

    依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觀點,面對這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今后中國的經濟發展,將是一場和世界經濟強國較量、重新瓜分世界市場的竟爭。由于中國是作為一個窮國、弱國進入這場竟爭的,這就決定了,要改變我弱人強的狀況,中國經濟發展成功的客觀結果,就是要改變与西方經濟強國的相互關系。這不僅要求我們在与其他經濟實體交往時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從西方強國奪取市場、資本份額。這不可能是一种和平、協調、浪漫、柔情的關系,而更可能是一种充滿竟爭、敵視、沖突、對抗的關系。因為大家都知道,這种經濟竟爭關系的結果,不會是大家同步前進,而是不平等發展,有快有慢,其結果是有的國家相對變強,有些國家相對變弱。由于誰也不愿意變弱,使得這种經濟竟爭有种你死我活的意味。由此可見,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看待國際竟爭,會使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复雜的國際經濟竟爭中少犯錯誤。可以說,中國只要不是一個經濟強國,這种觀念就一直适用。

    更重要的,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看待中國國內在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中國國內目前的狀況,有些象十九世紀中、末期歐洲資本主義的情況。也就是說,許多當代資本主義的規范尚未建立,政策制度畸形,有大量不公平竟爭,市場運作中投机取巧泛濫,極短期利益手段橫行,不發達市場竟爭中卑鄙不堪、粗暴殘忍、冷酷無情、弱肉強食的一面暴露得極為徹底。本來在一個規范的市場中屬于一大部分人的財富,在中國這种不規范的市場里被極小一部分人占有。在這种情況下,不同利益集團迅速形成,經濟不平等急速惡化,利益集團之間存在著極為尖銳的矛盾和沖突。馬克思主義關于利益集團斗爭、瓜分經濟利益,并導致形成強勢、弱勢集團的觀點,提供了深入理解中國社會內部矛盾的理論。這也從理論上解釋了為什么許多人今天怀念毛澤東:毛澤東關于社會矛盾的觀念出自于馬克思主義。根据馬克思的學說,毛澤東創造了一個沒有經濟竟爭、人人貧困的社會。盡管日子不好過,但不同階層之間經濟差別小。即使有些差距,也不至于天上地下。并且多數人都有工作,大家都馬馬虎虎地過日子。這种雖窮困但也用不著擔惊受怕的日子,在今天的下崗人員看來,簡直猶如理想社會。

    經濟學家諸如茅于軾、黃佶等強調西方經濟學或指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弊端,這在經濟學上具有可貴的學術意義,是十分必要的。但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市場經濟從來就不是一個平滑、穩妥、從容運轉的系統,而是一個產生和再產生各种錯綜复雜的政治矛盾的系統。經濟交換也從來不是心平气和、交換各方同等受益的過程,而是一個勾心斗角、討价還价、交換雙方總是力圖獲取最大利益、卻又不得不暫時妥協、伺机再求的過程。即使今天在發達、規范、具有大量社會保障措施的資本主義國家中,也有強勢、弱勢集團,贏者、輸者之分。西方經濟學談論供求邊際均衡,竟爭清理市場。這些市場過程絕不僅僅是經濟學教科書上平滑的曲線,和令供求雙方皆大歡喜的均衡點。教科書中這些市場過程掩蓋著現實生活中不平等的社會關系和經濟机會。供求曲線和均衡點沒有反映出的,是多少人的喜怒哀樂、希望或絕望、眼淚和辛酸。這絕不是說改革開放和引進西方經濟學錯了。而是說明,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在改革開放、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的作用。即作為號召、團結市場竟爭中的失敗者和弱勢集團的理論,組織相應的利益集團,為自身的利益而行動。這种組織行動至少有兩個目的。第一,是防止市場經濟中的過度貪得無厭。美國最近的大公司丑聞顯示,市場運作有迫使企業不擇手段投市場所好的驅向。其結果是少數個人中飽私囊,置企業持股人和就業員工的利益于不顧。目前中國各种外資、中資企業拼命壓低工人工資、延長工作時間、無視工作安全等作法也均屬此類。事實證明,許多市場參与者利用信息渠道不通暢、或其他市場參与者組織不良、力量單薄的弱點,極盡能事而對其加以虐待。對這种市場中的不規范行為,沒有被虐待者的抗拒和据理力爭,虐待者本身是不會自動糾正的。第二,弱者集團的抗爭是促使立法、政策、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導致市場規范化、社會保障措施的實施的最重要的力量來源。西方資本主義的經驗證明,市場經濟的規范化、完善化不是學者們冥思苦想之后,忽然茅塞頓開、發現對各种社會問題靈丹妙藥的過程。相反,各利益集團相互較量、竟爭、談判、討价還价,在社會經濟現實中力量彼此消漲,最終事現一定程度的折衷、妥協。市場規范化、社會保障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具體的折衷、妥協條件。這說明,弱勢集團有組織的行動是市場的規范化和社會保障措施的實施的最強大動力。

    中國經濟經過几十年的坎坷經歷、摸爬滾打,今天終于找到了發展致富的最有效途徑,即市場經濟。西方經濟學總結了市場經濟的內容,我們有必要學習、研究、應用。但我們不能天真地以為,靠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中的原理就可以建立一個有效、合理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能創造財富,卻由于分配上的矛盾而導致尖銳的社會政治問題。社會上會自然產生相反的力量以制衡,并杜絕市場經濟中的過度不公正。市場經濟只有在這种錯綜复雜的致富-制衡相對机制的矛盾運動中,才能迅速完善起來,達到為社會大多數成員造福的目的。西方經濟學解釋了致富的根本机制,馬克思主義為制衡力量提供了組織依据和團結綱領(盡管不是唯一的依据和綱領)。為了我國的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和經濟制度的完善規范化,中國市場經濟還需要馬克思主義。